外在與內在

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嗎?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,不能污穢人, 因為不是入他的心,乃是入他的肚腹,又落到茅廁裏( 這是說 ,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)」; 又說:「從人裏面出來的,那才能污穢人; 因為從裏面,就是從人心裏,發出惡念、苟合、 偷盜、凶殺、姦淫、貪婪、邪惡、詭詐、淫蕩、嫉妒、謗讟、驕傲、狂妄。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裏面出來,且能污穢人。」 馬可福音 7:18‭-‬23 <-----申------> 耶穌的話似乎是很清楚了, 但門徒還是不明白, 到底哪裡出問題了呢?耶穌看到一些猶太人刻意遵守人的飲食規則, 卻不知道神看的是內心。耶穌突破了舊約食物的限制, 回到神心意裡。什麼是不討神喜悅的呢?都是從人心發出來的, 不單讓自己陷在罪中, 而且傷害他人。惡念/邪惡劣: 對他人傷害和輕蔑的意念, 可能基於報復心態。苟合/姦淫: 性方面違背神的創造本意, 放縱自己的情慾。偷盜/貪婪: 想和實際上佔有他人的東西。凶殺: 由恨人轉換成暴力。嫉妒出於過分的爭競, 自我中心, 不安全感,等等。我們每天在忙碌中, 極少能花時間看看自己內心深處的意念。神若糾察罪過, 誰能逃脫審判呢?內心的問題無法用外面的律法解決, 所以耶穌說"人必須要重生"才能進神的國。信徒一生之久要努力成聖, 讓聖靈除掉我們心裡一切的惡念。

要有信

還說話的時候,有人從管會堂的家裏來,說:「你的女兒死了,何必還勞動先生呢?」 耶穌聽見所說的話,就對管會堂的說:「不要怕,只要信!」 於是帶着 彼得 、 雅各 ,和 雅各 的兄弟 約翰 同去,不許別人跟隨他。 他們來到管會堂的家裏;耶穌看見那裏亂嚷,並有人大大地哭泣哀號, 進到裏面,就對他們說:「為甚麼亂嚷哭泣呢?孩子不是死了,是睡着了。」 他們就嗤笑耶穌。耶穌把他們都攆出去,就帶着孩子的父母和跟隨的人進了孩子所在的地方, 就拉着孩子的手,對她說:「大利大,古米!」(翻出來就是說:「閨女,我吩咐你起來!」) 那閨女立時起來走。他們就大大地驚奇;閨女已經十二歲了。 馬可福音 5:35‭-‬42 <------申------> 教會從開始就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, 萬物都是借他造的, 人的生命從他而來!這樣的信仰完全超過人的想像, 除非那時的人看見了不可思議的事---耶穌叫死人復活。管會堂的人是猶太教的領袖, 非常不容易信耶穌, 因為會丟掉飯碗。他來找耶穌說明他已經沒有別的辦法了, 而且等到最後一刻。他相信耶穌有能力治好他女兒, 但沒有人信他能叫死人復活。甚至笑他荒唐。耶穌看人死好像睡覺, 給我們在這邊的人有真正的安慰。我們都要面對死亡, 知道罪已得十字架的赦免, 就無所畏懼。作者記載了耶穌的原話(亞蘭文), 希臘讀者聽不懂, 就可能會感覺到能力, 似乎是咒語, 但實際只是一句普通的話。他的話是有能力的, 必成就祂的旨意。 求神對我們說話, 帶著祂的能力, 成就在我們身上的旨意, 榮耀歸於天父。

撒種與結果

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。在教訓之間,對他們說: 「你們聽啊!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。 撒的時候,有落在路旁的,飛鳥來吃盡了;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,土既不深,發苗最快, 日頭出來一曬,因為沒有根,就枯乾了; 有落在荊棘裏的,荊棘長起來,把它 擠住了,就不結實; 又有落在好土裏的,就發生長大,結實有三十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一百倍的」; 又說:「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 無人的時候,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。 耶穌對他們說:「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,若是對外人講,凡事就用比喻, 馬可福音 4:2‭-‬11 <------申------> 撒種的比喻和耶穌其它的比喻都是關乎"神國"的, 他用比喻的目的是要分別真信徒和好奇者。後者聽不明白就離開耶穌,前者則進一步尋求答案, 得認識真理。撒種的比喻說明真進神國的(就是成倍結實)是少數。有三類人都不是真信徒: 1) 人開始聽道,但很快就不當回事, 拋到腦後。耶穌說, 實際是魔鬼把他們心裡的道拿走了。他們繼續以世界上的思想過世界上的生活。2) 有些人聽道後很快就信了, 但沒有根基, 就是神的話(耶穌的道), 當遭遇苦難, 就離棄上帝。他們以為信耶穌就是得世上的好處, 沒有繼續得到好處就失望後退了。3) 這類人在教會中可能最多, 以為前兩種人都離開教會了。他們認為自己是基督徒, 但生活上和世人沒有差別。他們關心和為之憂愁的都是地上的事---耶穌指出---錢財和別樣的誘惑。他們的心被這些擠住了, 就沒有地方給主, 為主和祂的國而活, 自然結不出果子。 只有最後一類是神所喜悅的. 真正信徒是結果子的信徒, 生命中越來越少罪和老我, 越來越多耶穌的義, 同時也把福音傳開。所以真信與假信的界線是劃在第三和第四類人中間。只有最後那種人是與神國有分, 有用, 有獎。這都是神的恩典, 都是從真信心發出來的。 求神激勵我們明白祂的愛, 更多結果子。